六大突出優勢
審定株高68-70公分。稱之為刮不倒的“鐵桿王”。
抗寒性強,半冬性,苗期零下14度安全越冬。
抗逆性好,適應不同的土壤,耐弱光。
耐旱性強,旱地適應性強,根系發達,灌漿快。
抗病性強,高抗圖傳病害。
產量三要素,單產可達1600斤,優質高產。
特征特性
半冬性,中熟,多型品種,全生育期230.5天,較對照洛旱7號早、熟0.3天,幼苗半匍匐,葉色深綠,苗期長勢好,越冬性好,分力較強,成德數較多,旗葉上舉,株型半松散,株高65-72厘米,稈較低,植株莖稈有蠟質,彈性好,糖長方型,槐層整齊度較好,長芒,白殼,白粒,半角質,較飽滿,后期落黃好。畝成穗396萬,德粒數38.4粒,千粒重39.3克。
抗病性鑒定
抗病性鑒定,中感白粉病,高抗條銹病,葉銹病,紋枯病和黃矮病。
品質檢測
容量817g/L,蛋白質13.10%,濕面筋29.0%,吸水量(14%濕基.m1/100)58.1,穩定時間7.4min。
產量表現
2015-2016年度黃淮冬麥區早肥組區域試驗,15點匯總,13點增產,2點減產,增產點率86.7%。平均畝產4525公斤,14個產品居首位較對照種洛旱7號增產8.0%,增產達極顯著水平,較對照洛旱6號增產5.7%.增產達極顯著水平。2016-2017年度同組區域試驗,16點匯總,16點增產,增產點率100%,平均畝產6189公
斤,14個品種居第二位,較對照種洛旱7號增產8.8%,增產達極顯著水平。兩年區試,平均畝產621.7公斤,比對照種洛早7號增產8.4%。2016-2017年度同組生產試驗,8點匯總,8點增產,增產點率100%,平均畝產612.6公斤,6個品種居試驗第三位,比對照種洛旱7號增產6.6%。畝產具有820公斤的高產潛力。
栽培技術要點
適宜黃淮早肥地種植,河南省各地(除信陽地區及南陽南部外)均可種植適宜播種期為10月10-20日,播種量8-10公斤/畝,畝基本苗18-20萬,畝成桃40-45萬。精細整地,施足底肥,培育冬前壯苗,冬前除治雜草,適當推遲起身撥節水。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5-20公斤,后期做好“一噴三防”,及時防治銹病,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害,適時收獲。
掃一掃